清晨五点的操场还浸在薄雾里,阿杰攥着秒表站在起跑线前,鞋尖碾碎草叶上的露珠。这是他作为体育特长生的高三最后一次期末考——不是坐在教室里的试卷,而是要在400米塑胶跑道上,用速度与力量证明自己是否配得上“体育生”这个标签。
一、晨光里的倔强
“阿杰,今天加练两组1500米!”教练老周的声音像炸雷,震得雾气都颤了颤。阿杰抹了把额头的汗,喉咙发紧——上周训练时膝盖磕在栏架上,肿得像个发面馒头,医生说至少休息三天。可明天就是专项测试的日子,他咬着牙把护膝勒得更紧:“没事,我能行。”
晨跑队伍像条流动的河,阿杰落在最后,每一步都牵扯着膝盖的痛。跑到第三圈时,小腿肚子突然抽筋,他踉跄着扶住栏杆,看见前排女生回头投来担忧的眼神。这时老周骑着自行车追上来,车筐里装着冰袋:“傻小子,硬撑只会更糟!”他把冰袋塞进阿杰手里,“记住,体育生不是靠蛮力,是靠脑子。”
二、跳高架下的挣扎
专项测试最难的科目是跳高。阿杰站在横杆前,盯着那根离地1米5的钢管,手心全是汗。上次模拟考,他连续三次碰落横杆,急得眼眶发红。“别慌,”同组的晓楠拍着他的肩膀,“你助跑节奏不对,看我的——”她示范了一遍,身体像弹簧一样跃过横杆,落地时头发都甩成了马尾辫。
阿杰深吸一口气,学着晓楠的样子助跑、起跳。第一次,膝盖擦到了横杆,发出清脆的响;第二次,脚踝崴了一下,疼得他倒吸凉气;第三次,他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是只扑向猎物的豹子——当身体腾空的那一刻,耳边只有风声,直到后背撞上垫子的瞬间,他才敢睁开眼:横杆稳稳地躺在架子上!
“过了!”晓楠尖叫着冲过来,抱住他的脖子转圈。阿杰摸着发烫的脸颊,忽然明白为什么体育生总爱把“兄弟”挂在嘴边——那些一起流过的汗、骂过的娘、跌倒又爬起的时刻,早把彼此变成了家人。
三、终点线的救赎
测试当天,太阳像火球似的烤着操场。阿杰站在800米起跑线上,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盖过了广播喇叭。发令枪响的刹那,他像离弦的箭冲出去,风灌进领口,带着燥热的气息。跑到第二圈时,肺部像被火烧,腿像灌了铅,他想放弃,却瞥见看台上老周举着的牌子——“最后一百米,冲刺!”
最后的五十米,他听见全班同学的呐喊,看见晓楠举着手机录像的手臂挥舞。当他冲过终点线时,整个人瘫在地上,汗水混着泪水往下淌。裁判报成绩:“2分15秒,满分!”周围响起掌声,阿杰抬起头,看见老周笑着朝他竖起大拇指——那个曾经因为他偷懒而罚他跑十圈的教练,此刻眼里闪着光。
夕阳把操场的影子拉得很长,阿杰坐在草坪上,摸着奖状上的烫金字体。原来体育生的考试,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。那些凌晨五点的晨跑、膝盖上的淤青、队友递来的矿泉水,都是这场试炼的答案。
当暮色笼罩操场,阿杰站起身,拍了拍裤子上的草屑。他知道,未来的路还会有更多跑道,更多横杆,但他不再害怕——因为青春的意义,本就是在奔跑中学会坚持,在跌倒后懂得勇敢。而这,正是体育生给世界的最好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