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的风裹挟着暑气扑向操场,塑胶跑道泛着刺眼的光。我攥着准考证的手心全是汗——今天,是初中生涯最后一次体育中考。
清晨六点半,校门口已挤满家长和孩子。张阿姨举着保温桶追上女儿:"小雅,喝口绿豆汤,解解暑!"女儿接过杯子,仰头灌了一口,喉结滚动:"妈,我等下要测800米,别给我补太多糖。"不远处的男生们围成一圈,互相拍肩打气:"兄弟,等下起跑别抢道,稳住节奏!"
八点整,广播通知第一组进场。我跟着队伍走向铅球场,鞋底摩擦地面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。前一位考生投出的铅球擦着红线落地,裁判举旗示意有效,他兴奋地蹦起来,汗水顺着下巴滴在草地上。轮到我时,掌心的汗几乎让铅球滑落,我深吸一口气,想象自己是个掷铁饼的古希腊运动员,发力、旋转、出手——铅球划出一道弧线,稳稳落在及格区。
十点的太阳愈发毒辣,我躲在教学楼阴影处啃面包。王浩瘫在我旁边,T恤湿透贴在后背:"早知道选上午考,这鬼天气能把人烤化。"话音刚落,天空突然暗下来,乌云像墨汁般泼过来。广播骤然响起:"因突发降雨,所有项目推迟至下午三点半,请考生有序撤离。"
教室里瞬间沸腾。有人欢呼着掏出漫画书,有人凑在一起分享零食,连平时最严肃的班主任都笑着摸了摸口袋里的巧克力:"省着点吃,等下还得拼体力。"我望着窗外的雨幕,忽然想起上周模拟考时的狼狈——那时也是雨天,我因为鞋子打滑,800米跑了四分半,离及格线差了整整十秒。那天晚上,我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起跑姿势,直到小腿肌肉酸痛得抬不起来。
下午三点半,雨停了,但空气仍潮湿得能拧出水。我站在400米跑道的起点,看着前方弯道,心跳如鼓。发令枪响的瞬间,我像离弦的箭冲出去,耳边是风的呼啸和同学的呐喊。跑到第三圈时,双腿像灌了铅,喉咙干得冒烟,但我咬着牙告诉自己:上次输给时间,这次一定要赢回来!
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,我扶着膝盖喘气,听到裁判报成绩:"三分二十八秒,优秀!"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,我望着操场边的梧桐树,忽然明白:体育考试的时间从不是冰冷的刻度,它是清晨操场上的露珠,是正午额头上的汗珠,是傍晚余晖里的坚持。它教会我们的,从来不是如何打败对手,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,把自己逼到极致。
后来听说,那天的雨停得恰到好处,像是上天特意为这场"时间博弈"画上的句号。而那些关于汗水的记忆,终将成为青春里最滚烫的注脚——原来所谓"天选时刻",不过是我们在时间里拼命奔跑的样子。